实验室师生参加2014CASE国际会议
2014年8月17至8月23日,李冬妮老师和李邈同学在台湾地区参加了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国际会议,李邈同学进行了名为“An Intercell Scheduling Approach Considering Transportation Capacity”的口头报告。
IEEE CASE是本领域权威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举行的学术交流活动,是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 RAS)的旗舰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第十届,是本领域跨业界和交叉学科的主流学术论坛。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达到了以下目标:
(1)让更多国际学术同行了解我们的工作;
(2)了解国际学术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
(3)形成1-2名稳定的国际合作者;
(4)结识更多IEEE RAS成员。
李邈同学对本次会议的总结如下:
参加2014 CASE的收获
8月17号,第一次坐在了飞往台湾的飞机当中,有幸挑到了一个空窗的位置。看着蔚蓝的天空,也许是那月里面北京最蓝的天气,随着飞机慢慢加速、升起,自己对于台湾之旅的期待之情也随着逐渐在升温。而这种期待在为期4天的大会过程中,也很好地帮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东西。
作为一个IEEE下RAS协会的旗舰会议,CASE的安排也是逐层递进的。
I. Workshops
大会第一天就举办了三场研讨会(Workshop),我选择了其中的两场,一场是关于物联网已有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尝试;一场是关于自动化技术上现在的前沿发展。第一场当中首先是来自新泽西的周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场非常生动的讲座,描绘了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的一副宏大的画面。他特别介绍到了他参与的Winternet(关于这个名字的取名也很有意思,其实也就是Wu(物的中文发音)+Internet)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太湖污染的监控、上海路况的分析等。来自香港大学的黄教授就利用他丰富的实践调研和经验,给了我们更多的参考角度。黄教授的研讨是关于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使用RFID所带来的好处分析。他谈了很多如何真正在工业园区实现物联网的意义和方式,显得非常有趣。
而另一场关于前言技术的介绍,就充满了更多的新奇感。机器人在这其中是必谈的话题,从单个能够完成从原料到加工的机器人模型,到6-轴工业机器人的准确性和重用性分析,再到利用投光器的微芯片设计。前沿的创新和发展方向也是眼光缭乱,也不得不感慨人们现在对于这一领域所投入的热情。
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这几天研讨会的内容足以让我接收到了如此多而重要的知识。而第二天,进入正式大会内容流程以后,内容也就显得更加围绕着主题层次展开。
II. Best Paper Competition
首先重头戏就是几个最佳论文的竞争。最佳论文奖的三个候选者,均是关于优化及其在实际中的作用。而这也正是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所以看完这些报告以后,对于我们所研究的方向以及结合实际背景的联系也是有了很多思考。
比如第一个,北大学者就各个医院病人排号时间不均等这样一个现象,深入分析并总结出了问题模型。病人一般都就近选择医院看病,而通常病人只能对于长长的队伍除了吐槽以外,只能表示束手无策。但其他医院什么情况他们并不知道。而这些,从医院层面来说都是一些基本信息,只不过没有人觉得有统计的必要。但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们想,如果能跟所有的大医院合作,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这应该是一个可以决策优化的问题。除此之外,日本学者对于港口运输中的堆垛问题,康大的学者对于批处理的流水线调度中理论性的细致分析都使人印象深刻。随后最佳应用论文奖的汇报就显得更加实际,更为前沿。
III. Keynote Speeches
而接下来的几个特邀讲座,就显得分量十足了。首先,来自乔治亚理工的Christensen教授就关于“The Confluence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Manufacturing”这么一个既有野性同时又有信心的题目展开了他的报告。Christensen教授在业界的多年知识积累以及在白宫担当技术顾问的经历,都使得他的演讲听起来充满魔力,妙趣横生。而当他真正提到当奥巴马对于他说的机器人制造都充满兴趣,现在大型企业里面Core Robot已经占到了20%时,就会让你对这个看起来遥远但实际上已经到来的时代充满着期待。如同Christensen教授一样,其他教授也都纷纷从下一代制造所涉及的具体领域分别展开叙述。总的来说开幕式这一天的内容也让我们产生了更多对于这个领域前景的认识和信心,相信对于与会的各路精英学者也都是一管强心剂,估计这也间接地提高了每个人进行发挥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报告可以精彩。
IV. Sessions
接下来的各个分组会议,就更加印证了这些预言。每个人都好像卯足了劲,想把自己近期或者长期的工作,在这里给大家做个汇报,分享出来,并同时渴望听到别人的评价。由于可以选择去听取的论文颇多,所以在此之前必须进行的一份工作就是要预先确定好哪些可能是你感兴趣的,然后现场你就可以看见,各种学者都在几个房间之间来回穿梭,经常性地开门关门,而没有人会对此觉得有任何的不适应。
在我所关心的计算智能分组中,我欣喜的了解到EDA方法在所报道的6篇中出现了3篇,而关于生产调度的论文也占据了一半左右,可见进化智能算法还是大有可为的。而我自己,则在介绍相关工作时,得到了好友以及老师的认可,这也让第一次做这种国际性大会汇报的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结束语
当然,除了听取这些汇报所学到的知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实了来自全世界的各国朋友,通过介绍相关论文,研究的这种方式也让我颇有种“以武会友”的感觉。我认识到,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愿意无私地分享、回报给社会,那么我就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多做一点事情,才能早日有信心走上同样的道路。
(审核:李冬妮)